2023-12-23 02:49:42 8787游戲網 閱讀量(0)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世紀騎士裝備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中世紀騎士裝備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世紀只有鎖子甲和鱗甲,就像樓上說的,15公斤到20公斤左右吧。那種文藝復興時期發明的全身板甲最終可以達到40公斤,還不算里面穿的鎖子甲,一般都是騎兵穿的。普通士兵最多也就是胸部套一個胸板甲而已。
盔甲一般20-30斤重
盔甲都由熟銅鐵打造,再加上頭盔和武器,重量應該是三四十斤。
歐洲盔甲一般20-30斤重,中國有重40斤的。至于武器 刀劍類的一般2-5斤
我國古代的盔甲并不輕。在宋代,歐洲鎖子甲的重量不過15公斤,15世紀時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雖然17世紀最重的盔甲達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圍內。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鎧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于典型的札甲。其防護范圍包括全身,以防護范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1、哥特式鎧甲是中世紀最著名的騎兵鎧甲之一,覆蓋全身的格特式鎧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關鍵部位和肩胛里不再使用鋼片,使四肢的活動空間更大。
2、米蘭鎧甲
作為歐洲鎧甲的代表作,線條圓潤造型也很漂亮,米蘭鎧甲的左手被人稱之為“盾之手”,發揮了防御的作用,因此想要制作出更完美的盔甲的話,就需要考慮各個部位的實用性。
在中世紀,最好用的盔甲是全身鎧甲,它提供了全面的保護,包括頭部、身體和四肢。全身鎧甲由金屬板和環形鏈甲組成,能夠有效抵御劍、箭和矛等武器的攻擊。它的設計使戰士能夠自由移動,同時保持身體的靈活性。
全身鎧甲還可以通過添加額外的裝甲來增加防護力,例如護手、護膝和護脛等。總的來說,全身鎧甲是中世紀戰士最好的選擇,因為它提供了全面的保護和靈活性。
長劍的基本握法,根據劍柄的類型和配重錘的形狀,雙手可以互相靠近或者分開。
引導手(應該指人的慣用手,一般指右手)貼靠十字護手而另一只手(指人的輔助手,一般是左手)可以握在配重錘的上面或者只握住一部分或者在一些技術中全部握滿配重錘。
中世紀騎士劍的握持方式,有多種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目的而調整。一般來說,有三種基本的握持方式:
一是正握,即雙手緊握劍柄,劍柄與前臂成直線,適用于正面攻擊和防御;
二是反握,即雙手反握劍柄,劍柄與前臂成直角,適用于側面或后方攻擊和防御;
三是半握,即一手正握劍柄,另一手半握劍柄或劍護手,適用于增加力量或靈活性。
長劍的握法和單手劍并沒有什么不同。但是中世紀的長劍并沒有像日本武士的長刀那樣確定的持握方法。引導手更多地在垂直面上進行運動,而另一只手更多是在水平面上。當另一只手輕輕回拉的時候,引導手也可以輕輕地前推。引導手引導進攻線路而另一只手增加動作的動能并且回拉。
而身不著甲,手舞焰型劍沖入對方弓弩陣中左右砍劈大開殺戒的瑞士傭兵也正如蘇格蘭令人恐懼的斬劍手一般,是無裝甲或者輕裝甲士兵最為恐懼的噩夢。
但和無法當成沖鋒陷陣的兵器使用的水火棒或法西斯比起來,從這點來看也許正象徵著日爾曼民族的簡潔實用主義。
由於當時歐洲戰場的第一列步兵往往是長矛手、火槍手等輕步兵,甚至是完全沒有鎧甲防護的,揮舞著這種巨大而恐怖的武器沖鋒的瑞士·德國山民組成的,履山地如平地的傭兵可以很快地撕開第一陣的防線,直接把重步兵和來不及沖鋒的重騎兵暴露在己方火力和騎兵沖鋒的銳鋒之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世紀騎士裝備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世紀騎士裝備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內容系互聯網收集或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本頁面內容里面包含的圖片、視頻、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 4、本站如遇以版權惡意詐騙,我們必奉陪到底,抵制惡意行為。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郵箱:478923*qq.com(*換成@)
Copyright © http://m.viagragftrx.com/ 8787游戲網 備案號:渝ICP備2023003516號-12